<摄理人的小故事>
大温哥华地区的公共运输系统中,设有社区小巴。
这些社区小巴穿梭於不在大马路旁的各个社区中,为居民带来了便利,像现在我要去教会,不倚靠别人载的话,就得搭捷运再换小巴。
但说是便利,其实也没到那麽便利。
除了小巴因为穿梭在各社区间,不走直路,所以要花费更多时间(以去教会为例,同样从捷运站到教会,开车是五分钟的事,小巴要花上十五到二十分钟,走路则要叁十分钟),还有毕竟自己开车的人不少,需要小巴的人是有,但是并不会那麽多,於是这些小巴的班次也不多。或许在尖峰时刻会二十分钟一班,但离峰时间则半小时,甚至一小时,才有一班,还有首班车可能赶不上自己要出门的时间,末班车也可能早早就收了。像能到教会附近的小巴,礼拜天的首班车就太晚,顺利搭上也是会礼拜迟到。
是的,顺利搭上喔。
有不能顺利搭上的时候吗?有的,即便人等在公车站,小巴也来了,看起来也还有空间,却仍有搭不上的情形,因为小巴有人数限制。
这是规定,不过有的司机没那麽严格,因为常在两叁站之後,人就又下了好几个,超载的时间其实不长,而且交通警察通常也不会把公车当做首要注意目标,所以当我第一次遇到明明看起来还很有空间可以站,但是司机不给人上车的时候,真的是长知识了。司机先挡住要上车的人,然後要车上的每个人都坐下,清点空位,再一个一个放候车的人上车。那时我听到司机说,全坐满之後,只能再站四个人,要多站人,可以,那就不要坐人,总之,整车就只能那麽多人。
虽然不是绝对,但许多搭小巴的人是相对上比较弱势的,他们没有车开,走路太远,手上也常有大包小包的,提得很辛苦,这班车上不了,又要再等半小时,怎麽想都觉得令人同情。当司机不再让人上车时,还有人苦候在车门前,车上有人向司机建议通个情理,但司机拒绝了,说他不要拿他的执照开玩笑,就把车开走了。
接近下一站,看到有个原住民老妇人在候车,但没有人要下车,所以司机正打算加速开走时,有人拉了下车铃,大叫说:「那是我妈!我下车换她上来!」
听到那句话,看到那个年轻原住民背起他的大包小包準备要下车的模样,那瞬间真的觉得很震撼,刚才对有人被挡著不能上车,是觉得有点遗憾,但这时却觉得难受,你要上车就我得下车,只能一个……那应该电影里才看得到的情节,就这样在我眼前上演。
这时有另一个人表示他可以改搭另一种大巴,潇灑地抢在那儿子之前下车了,然後妈妈上车,小巴继续往下一站去。
这件事让我很确切地感受到,小巴是有搭乘人数限制的。不过倒不是那麽常碰上满车的状况,只遇上少数几次,而很感谢 神,我也都幸运上了车。
这礼拜叁去教会时,大部份候车的人都上了车,但最後有一位中国妇人上车要刷票时被挡了下来,司机跟她说,车满了。那妇人不懂英文,只觉得莫名其妙。那司机再跟她说,他只能载二十四人,不能再载她。妇人听不懂,也不肯下车,司机很无奈,但也不愿就这样开车。妇人急了,喊著说:「有没有说中文的啊?」
有的,我说,但我得先算车上乘客到底是不是二十四人才好开口,免得瞎搅和一场,让人空欢喜或是白下车都不好,所以我赶紧看清楚车上状况数数儿。之前的司机说,全坐满再站四个人,但我从来没去算过这样是否就是二十四人,而当时的状况是,全坐满了,站了四个人,再加上一台婴儿车。问题时,为了那台婴儿车,翻了一张两人座椅起来空出位子,所以按照坐满站四人的算法,就算那个婴儿也占人数,应该也还可以再站一个人。我忙著算到底是不是这样,等我算好,没错,全部座位二十个,但乘客含那个婴儿,只有二十叁人,按照只能载二十四人的规定,还可以再上一个人,正要开口时,有个年轻人已经看不下这个僵局,就下了车。司机在那年轻人下车後,让妇人刷了票,把车开走。
「啊,不用下车的,刚刚好啊……」我望著年轻人的背影,在心里说著。
看著搞不清楚状况,但是终於可以上车的妇人,继原住民母子之後,我又一次在小巴上有著震撼的感觉。
「就算搞不清楚状况,只要坚持下去,位子就会出现啊……」
好像有点突兀,但那真的是我当时内心中浮现的想法。
Photo by Filippo Ascione on Unsplash
不了解,有险阻,遇困难,有一人上,就要有一人下,然而,坚持到底的人会获胜。
还有,若错过时机,刚刚好也会失去价值。
啊,由社区小巴来的启示,下回,又会是什麽呢?
文章转载自:http://garfywiththelord.blogspot.my/2017/09/blog-post_7.html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